0泡再起铭文沫狂续多久能持欢还风暴
最近朋友圈又被BRC-20刷屏了。说实话,自从Ordinal协议问世以来,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掀起铭文热潮了。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禁想起2021年NFT疯涨时的场景,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 想象一下比特币区块链就像一本公开的记账本,以前只能记录转账信息。但2021年Taproot升级后,这本账本突然具备了"写日记"的功能——不仅可以记录交易,还能存储文字、图片等各种内容。这就是铭文资产的技术基础。 简单来说,铭文资产就是在比特币账本上"刻字"而成的数字资产。它们可以是同质化的代币(比如BRC-20),也可以是非同质化的NFT(比如去年火爆的Bitcoin Frogs)。有趣的是,虽然都是区块链资产,但这套玩法与以太坊上依靠智能合约发币的模式完全不同。 说实话,看着Ordi、Sats这些BRC-20代币的价格曲线,让我想起了2017年ICO泡沫时的场景。不过这次的玩法确实有些不同: 1. 名字要够"币圈":要么蹭比特币文化(Ordi、Sats),要么是可爱的动物(Rats之类)。这让我想起2021年狗狗币带动的动物园行情。 2. 要有原创性:不能是简单复制其他项目的meme,必须有自己的"人设"。 3. 社群运营要疯狂:需要几个自带流量的KOL,社群成员要足够狂热。 4. 筹码要分散:大户不能太多,尤其是那些只囤币不做事的"巨鲸"。 但说实话,这些标准说着容易做着难。我见过太多项目开始热闹非凡,结果两周后就无人问津。毕竟圈内风向变得比川剧变脸还快。 支持者们最爱强调三点优势: 1. 公平发行:不像VC项目有内部价,所有人都得在二级市场买。 2. 简单安全:没有智能合约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,也就不会被黑客攻击。 3. 丰富比特币生态:给矿工创造了可观的手续费收入。 但这些说法在我看来都有点牵强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的老韭菜,我更愿意把BRC-20看作是一种新型的赌场筹码。它们确实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效应,但本质上还是零和游戏——交易所和项目方在不断抽水,大多数散户最终都会成为买单的人。 让我们说点实在的。BRC-20的火爆不是因为技术创新,而是因为它满足了人性最基本的赌性。就像大家都知道去澳门赌场大概率会输钱,但还是忍不住要去试试手气。 所谓的"公平发行"优势也很值得玩味。以太坊上的meme币比如Shib、Pepe同样没有VC,早期参与者同样能以极低价格入场。关键区别在于BRC-20利用了比特币的"金字招牌",给这场投机游戏披上了一层技术外衣。 看着现在BRC-20的热度,我不禁想起2021年NFT狂潮时的场景。当时人人都说"这次不一样",结果呢?大多数项目现在连交易量都没有了。BRC-20最终是会像NFT一样经历大洗牌,还是会开创出新的范式?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。 话说回来,作为一个见过太多泡沫的老人,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要参与这场游戏,一定要记住——最先离场的人赚得最多。毕竟在这个市场上,最重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,而是最终能把利润带走多少。什么是铭文资产?
BRC-20何以成为"当红炸子鸡"?
BRC-20的价值争议
泡沫背后的真相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当狗狗币和XRP开始狂飙:一场属于山寨币的狂欢正在上演
- Friend.tech火了,但这把火能烧多久?
- 10月4日行情观察:BTC和ETH合约交易的博弈之道
- 以太坊操作手记:10月2日短线交易实战解析
- 加密圈一周观察:当特朗普家族爱上比特币,香港稳定牌局暗流涌动
- 揭秘Coinbase的比特币帝国:250亿美元背后的故事
- Friend.tech代币经济:一场华丽的社交金融实验
- BRC-20迎来劲敌?比特币Ordinals创始人推出全新协议Runes
- 从加密神童到阶下囚:400亿美元骗局主谋Do Kwon的堕落之路
- 金融创新:瑞士公司Backed Finance在Base链上推出美国国债代币化产品
- 比特币铭文江湖再起波澜:Rune协议能否改写游戏规则?
- 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新时代:安全托管的机遇与挑战
- 揭秘金融市场的双面舞者:OTC与交易所交易的生存法则
- 社交赛道投资观察:Foresight Ventures的两个选择值不值得跟?
- 以太坊的体检中心:Rated如何让区块链运维更轻松
- 美债风暴来袭:16年高点收益率如何撼动全球金融格局?
- 深度解析:RWA代币为何偏爱精英俱乐部模式?
- 金融科技新势力:FIIMAS如何用AI打破传统理财边界
- 当数字艺术遇上区块链:一场颠覆传统的艺术革命正在香港上演
- 以太坊中心化警报:MEV中继市场只剩4家苦苦支撑,行业未来何去何从?
- 搜索
-